2025年6月20日至22日,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2025在东莞松山湖盛大举行。这场由华为云主办的年度盛会,汇聚了全球开发者、生态伙伴与行业先锋,聚焦技术趋势、产业落地与生态协同,是业内公认的AI与云计算领域最具前瞻性与影响力的科技盛事,同时受到行业外科技观察者和咨询分析界广泛关注。天宽作为大会云钻合作伙伴亮相,并承办AI云边端协同驱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专题论坛。
本次论坛,天宽发布了电力行业智能巡检联合解决方案和行业认知大模型应用平台,并在大会独立展台呈现,现场人流如织。解决方案瞄准能源电力行业痛点,助力行业智慧化提升,进而保障电力供应,服务经济社会。应用平台在大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行业垂直领域,提升精准度和服务水平。在大会的公开演讲环节,天宽展示了在端侧AI与行业模型方面的实践与生态合作经验。
自2022年起,天宽与华为云展开深度合作,凭借领先的AI技术能力与行业落地经验,成为AI产业解决方案全要素服务运营商和华为云CTSP。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的多方嘉宾齐聚现场,聚焦人工智能在电力能源等核心行业的深度融合与系统落地,全面展示了天宽从垂直场景应用到平台级认知模型构建的技术演进路径与产业生态能力。
论坛开始华为云生态服务伙伴总监魏旭辉先生上台致辞,为今天专题论坛奠定基调。魏总表示,天宽与华为云合作以来,一直坚定投入,在AI模型迁移、算子开发、调优等方面能力突出,参加华为内部比武和大赛成绩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华为云能力的延伸,华为云和天宽互相成就。
之后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天宽常务副总裁张元元先生上台致辞,为论坛增添华彩。张总感谢了各位嘉宾的出席,回顾了与华为云合作以来双方共建共享生态的历程,同时表示,天宽将携手华为云和生态伙伴,共建AI在能源等行业的智能化落地新范式。
论坛首位分享嘉宾、天宽电力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温正柯,带来了《天宽电力智能巡检基线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天宽携手华为,构建了基于“智传智算”双引擎的智能电力巡检解决方案:通过AI视觉识别、IoT感知、机器人协作等能力的深度融合,实现电力厂站从巡检到运维的智能闭环管理,显著提升设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云深处科技生态总监朱景旭展示“具身智能”驱动下的足式机器人技术,为电力巡检、安防等场景带来强大突破。
华为云专家阮博见先生介绍如何通过“低码+AI+智能穿戴”实现电力作业全过程的标准化与数字化。
随后,天宽联合云深处科技正式发布“能源行业智能巡检联合解决方案”。该方案聚焦高复杂度电力场景,基于具身智能驱动的四足机器人,实现了对多地形、多环境的自适应巡检,标志着巡检作业从“可视化”迈向“智能化”,实现了跃迁式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日华为正式发布了 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依托盘古大模型的多模态与推理能力,构建了覆盖数据合成、标注、模型开发、仿真验证、云边部署与安全监管的端到端能力体系。未来,天宽智能巡检方案有望与 CloudRobo 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合作边界,为行业客户持续输出更优质、更智能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AI能力从中心向边缘下沉,端侧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天宽CTO龚徐建以《基于鸿蒙的端侧AI解决方案》为题,详细介绍了公司在轻量模型设计与推理框架构建上的核心能力。该方案已与鸿蒙系统深度协同,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中实现“本地智能”部署,极大提升了AI在端侧的响应效率与部署灵活性。
上海交通大学郑臻哲教授分享了《大小模型端云协同智能体系统》。他指出:“强大的AI能力不该止步于云端。如何在终端低功耗、低延时的约束下实现智能成长,是下一阶段智能系统的核心命题。”
郑教授提出的理念,与天宽的平台思路形成共鸣,展示了企业与学术界在端云协同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论坛第二项重磅发布是天宽自研的行业认知大模型应用平台。该平台定位于“企业知识的AI炼金术士”,通过自然语言问答、高精度文档解析、模块化知识集成三大核心能力,帮助企业实现知识的采集、固化与再创造。
平台支持企业按业务模块构建专属知识库,结合大模型理解与反馈机制,让过去散落在文档、邮件、脑海中的“隐性经验”得以系统沉淀、精准流转,真正打造“组织级大脑”。
“企业知识管理,不能再是一盘散沙。”天宽方面表示,“认知大模型平台是我们面向组织智能化的战略起点,也是对AI技术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一次跨越。”
论坛最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共同见证本次交流成果的圆满落幕,定格下这段智能同行的珍贵瞬间。
此次亮相 HDC·2025,不仅是天宽技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彰显出公司在 AI 应用场景化、模型平台化方面的系统性突破。依托华为云强大的技术与生态资源,天宽已在制造、能源等行业形成具备高度通用性与落地性的方案能力。
未来,天宽将持续夯实 AI 技术底座,强化平台产品能力,推进与华为云的生态协同,解决国产AI在行业场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